我国氟化工产业核心专利缺乏 亟须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3-10-26 浏览次数:
次 作者:www.xiankosun.com 文章来源:www.xiankosun.com
我国氟化工的基础研究、材料加工应用研究仍然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的总体技术差距很大,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在诸多领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基础氟化工产业本身同质化产能过剩,面临恶性竞争,亟须转型升级。
我国氟化工产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50多年发展,形成了氟烷烃、含氟聚合物、无机氟化物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大类产品体系和完整的门类。氟化工产品和材料品种多,性能优异,与其它产业关联度较大,广泛应用于人类日常生活、各工业部门和高新技术领域,成为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化工新材料。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氟化工行业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可喜的是,龙头骨干企业明显加大了科研投入,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材料制备与应用的衔接和协同有了明显的改进,一批国产关键氟材料已用于高端领域,打破了西方的垄断。
众所周知,氟化工是我国具有特殊资源优势的产业。氟化工的资源基础是萤石,高品位萤石是与稀土类似的世界级稀缺资源,而我国是世界高品位萤石资源第一大国,具备发展氟化工的特殊资源优势。
2012年,我国从事氟化工的企业有1200多家,各类氟化工产品的总产能超过500万吨,产量超过350万吨,销售额超过600亿元,已成为全球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我国的基础氟化工、第三代制冷剂、电子级HF、六氟化硫特气、无机氟盐、普通芳香族氟化物、主流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等产能已接近或超过全球产能的1/2。
据业内专家介绍,近十年来,山东东岳的离子膜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在TFE、HFP、CTFE、VDF等主要含氟单体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在超高分子量PTFE、涂料和膜用PVDF、26和246氟橡胶、低温室效应的ODS替代品、脂肪族和杂环类氟精细品、高纯电子级HF、高纯级六氟化硫、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等产品实现了技术突破,部分实现了产业化。第四代制冷剂、含氟聚合物、含氟膜材料和关键含氟中间体的研发取得了突破。近几年,国内研究氟化物和氟材料的大学院所和团队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有了显著的增加。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至少在二十年以上,尤其是氟聚合物应用,制冷剂、发泡剂组合物导向,整理剂复配应用,含氟药物、液晶的创制,超净高纯电子化学品及其应用,配套的环保技术等方面差距巨大。我国目前还处在仿制阶段,缺乏核心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