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钻井液含砂量(Sand Content of Drilling Fluids)钻井液含砂量是指钻井液中不能通过200目筛网,即粒径大于0.076mm的砂粒占钻井液总体积的百分数。在现场应用中,该数值越小越好,一般要求控制在0.5%以下。这是由于含砂量过大会对钻井过程造成以下危害:
(1)使钻井液密度增大,对提高钻速不利。
(2)使形成的泥饼松软,导致滤失量增大,不利于井壁稳定,并影响固井质量。
(3)泥饼中粗砂粒含量过高会使泥饼的摩擦系数增大,容易造成压差卡钻。
(4)增加对钻头和钻具的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
降低钻井液含砂量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振动筛、除砂器、除泥器等设备,对钻井液的固相含量进行有效的控制。钻井液含砂量通常是用一种专门设计的含砂量测定仪进行测定的。
六、钻井液固相含量(Solid Content of Drilling Fluids)钻井液固相含量通常用钻井液中全部固相的体积占钻井液总体积的百分数来表示。固相含量的高低以及这些固相颗粒的类型、尺寸和性质均对钻井时的井下安全、钻井速度及油气层损害程度等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钻井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1)钻井液中固相的类型一般情况下,钻井液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组分、不同性质和不同颗粒尺寸的固相。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将钻井液中的固相分为两种类型,即活性固相(ActiveSolids)和惰性固相(Ineri Solids)。凡是容易发生水化作用或易与液相中某些组分发生反应的称为活性固相,反之则称为惰性固相。前者主要指膨润土,后者包括石英、长石、重晶石以及造浆率极低的粘土等。除重晶石外,其余的惰性固相均被认为是有害固相,是需要尽可能加以清除的物质。
2)钻井液固相含量与井下安全的关系在钻井过程中,由于被破碎岩屑的不断积累,特别是其中的泥页岩等易水化分散岩屑的大量存在,在固控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钻井液的固相含量会越来越高。过高的固相含量往往对井下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钻井液流变性能不稳定,粘度、切力偏高,流动性和携岩效果变差。
(2)使井壁上形成厚的泥饼,而且质地松散,摩擦系数大,从而导致起下钻遇阻,容易造成粘附卡钻。
(3)泥饼质量不好会使钻井液滤失量增大,常造成井壁泥页岩水化膨胀、井径缩小、井壁剥落或坍塌。
(4)钻井液易发生盐钙侵和粘土侵,抗温性能变差,维护其性能的难度明显增大。此外,在钻遇油气层时,由于钻井液固相含量高、滤失量大,还将导致钻井液侵入油气层的深度增加,降低近井壁地带油气层的渗透率,使油气层损害程度增大,产能下降。
3)钻井液固相含量对钻速的影响大量钻井实践表明,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增加是引起钻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钻井液对钻速的影响还与固相的类型、固相颗粒尺寸和钻井液类型等因素有关。
关于固相类型对钻速的影响,一般认为,重晶石、砂粒等惰性固相对钻速的影响较小,钻屑、低造浆率劣土的影响居中,高造浆率膨润土对钻速的影响最大。